天生我才必有用
◎冯志涛
“人不怕平淡,最怕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这话是小开说的,他现在是一家民企的技术副总,有车有房有地位。 而在十年前,他只是一位电工,是一家大型国企电工班里普普通通的一个。 那家公司有近三千人,电工班就有二十多人。小开在公司里干了八年,第八年的夏天,小开的孩子要读小学,需要开一个单位证明。他到车间主任那里开证明,车间主任叼着烟,看着他,问:“你是我们车间的吗?“ 小开说:“我是电工班的。” 车间主任说:“电工班我不常去。你看上去挺年轻的嘛,怎么孩子都八岁啦?” 小开笑笑。车间主任拿着一支笔开始写,然后问:“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小开拿了证明从车间办公室里走出来,觉得非常悲凉。工作整整八年,他在工地上叫这位姓郝的主任不知多少次啦,可主任却不知车间里有这样一个人。小开后来就跳槽了,因为这件事刺激了他,他在那家大公司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小开到了新单位后,换了一个人似的,非常活跃。加上他在国企工作的经验,成功处理了几起复杂的电力故障,一年后就升任电工班班长。后来新单位上了一条电脑程控生产线,这种生产线在原先的单位非常多,对小开来说不是什么新东西,他又成功处理了几次生产线上的故障。公司老总大为赞赏,破格将他调到了公司技术科,不久升职了技术科长。 旧时电工班的同事们十分羡慕他,他也怡然自乐。有一天,小开和老婆从超市里出来,巧遇了车间主任。小开下意识地打招呼:“郝主任。”郝主任点点头,说:“今天不上班啊?”小开说:“对,不上班。”小开笑笑,走向停在路边的车,拉开车门。郝主任突然问:“喂,我说,你是哪个班的?”小开一愣,敢情他到现在仍然不认识我。小开启动了车,车滑到郝主任身边时,他探出头,狠下心来说:“噢,不好意思,我认错人了。”现在小开攻读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他说他这辈子最怕的是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百年诺基亚倒了,百年的柯达也倒了,这些曾经的全球大鳄就是因为不接受改变而轰然倒塌,我们不应该有居安思危之心么,更何况现在的形式早已不安了,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网络上流传的五矿九矿等单位的分流转岗计划,去芜存菁,留勤不留懒必然是集团改革的趋势,而创业则是发展之基础,富民之根本,活力之源泉,崛起之道路。
二次创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使第五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信息产业、第六次产业革命形成的知识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从分离走向以知识产业为中心的统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是其最好的诠释。据国家人社部的初步统计为:煤炭行业转岗分流人数约为130万,煤炭行业的春天已走远,寒冬仍将加剧。而工程处作为一个立足于矿山建设的企业,发展不容乐观。首先立足于我们矿区本部的几个工程,并在处领导的努力下,我们也努力在其他领域涉足,比如说兰州的水利建设工程,这就是我们的进步,积极探索集团外部的非煤工程也必然是我们的出路。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上说到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技术怎么变迁,移动互联带来新的模式,会改固有的形态,我们在座每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还是修炼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了,你就把企业,或者把你做的事业给修炼成了。在国人中间,我最佩服的就是企业家,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这些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思想,新思维,新挑战,并且勇于改变和改造自己。你会看到政府官员有的时候会落后,你会看到普通的老百姓会落后,你会看到在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和员工会落后。如果说有一个群体,这个人群不能落后,这个群体就是企业家群体,因为他们不仅仅在寻求变化,而是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企业事业和个人放在变化前面来考虑。在变局产生之前,就必须布好局。向其学习好的思路,好的经验则是摆放在我们面前最好的课题。
创业的确有金钱的因素,不过更大原因是实现自我吧。毕竟一辈子的时间,真的很短,掐头去尾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年。我们可以随波逐流,过着安稳平庸的生活,也可以选择自己有生之年去真真正正做点属于自己的事业,就算失败也好,最起码在年老的时候拥有可以感慨人生的大起大落的谈资。
借用高晓松的一句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世界这么大,难道我们不应该去看看么?
(综合二队)